中国古代史
人们常说,不明史不足以谈人生,当你穿越历史的长河,看看目前的世界,你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本系列打算带大家跑一遍历史的马拉松,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这个时间跨度就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文章打算以时间线和对比的形式进行输出。举个例子,比如讲到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会将221年的前后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也概括出来,使每个事件、人物能够体系化。
然后,我们将视野拉高点,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时间段内,看看世界发生的事情,比如古埃及在公元前221年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古巴比伦又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等等。由于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本文观点并不代表学界主流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结尾会对一些模糊的事件进行强调或反问,读者可进行留言,抒发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来讨论。
参考资料列举如下:
书籍:《史记》《资治通鉴》
网站: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夏朝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
。一般认为夏朝的政治形态是由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联合组成,其主体部族称为夏人。根据史书记载,禹
传位于子启
,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由天下为公转变为家天下,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国君为姒
姓,延续470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诸夏”
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商朝
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其后续政权宋延续至前3世纪),又称大邑商、殷,是由商人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有当时文字记载遗留至今的最早朝代,标志着中国历史自商朝进入信史时期
。商代出现的甲骨文
和金文
(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关于商朝的传世文献主要包括成作年代有争议的《诗经·商颂》
和《尚书·商书》
,以及战国时期魏国的《竹书纪年》
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商朝前期几经迁都,盘庚
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
于牧野之战
被周武王
击败后自焚而亡。
西周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国历史上平王东迁
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国姓为姬
。原居于渭水流域。其后为逃避戎狄
而迁居岐山下的周原,并于此地发展农业,建筑城郭,设立官制。定都丰镐
(宗周)(今陕西西安),等到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结束。经历战火的宗周宫室焚毁,周宗室在丰镐一带再难以立足(后来这里由秦人夺回),周平王只得东迁至成周,史称平王东迁。
西周从约前1122年或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
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352年或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
(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团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
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装封建与军事占领来进行东进。每有新开拓领地,须筑城、建庙、立社,即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东周
东周(前770年至前256年),是自周平王东迁
以后对周朝的称呼,相对于之前国都在镐京的时期即西周。东周也是“春秋时代”的开始,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
春秋时代是东周前半段时期的史称,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一般而言,春秋时代从周平王五十年
(前722年)起,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
(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春秋时代应到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
,原因是即使到三家分晋,除秦、楚、齐等国外,还有其他大小王国。
战国
大约自三家分晋
起,春秋时代结束,直到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战国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东周王朝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所灭,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里面。
秦朝
秦朝(前221年9月10日—前207年11月17日),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秦朝皇室为嬴姓赵氏
,所以史书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诸侯国秦国。公元前905年,秦非子
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受爵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建立秦国,号称秦嬴。前770年,秦襄公
在东周周平王东迁时有功,受封于关中平原,成为一方诸侯。战国时期,秦国根据礼记总结的“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
,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陆续攻灭其他六个主要诸侯国,一统中原,史称秦朝。